不过,过山峰只是陈述事实,没有煽动情绪,用数据来为这一环节的结论服务,认为“凡利亚公司把研发投入视为成本而非资产,进行的高杠杆、病态涨价、掠夺性收购的激进战略必将难以持续”。
过山峰这次的公开信来自俞兴与刘琬英的合作,关于商业模式的论断就是俞兴的手笔,以及,这也算决定过山峰下场的基石。
除了对其商业模式的否定,对凡利亚如今财务状况的梳理便由刘琬英来负责,她同样是比较了凡利亚与同行的情况,简洁的用合适的数据来说明它以债养债的糟糕局面。
“截止到2013年底,凡利亚的总负债是314.3亿美元,净负债率高达4.2倍,远超制药行业平均的2.5倍。”
“凡利亚在2月份的现金储备仅有18亿美元,不管是本次对艾尔建开启的恶意收购,还是去年以87亿美元收购博士伦,几乎全部依赖于外部融资,即便完成这次的恶意收购,两家公司的总负债也会超过470亿美元,净负债率将飙升至6.1倍。”
“这种高杠杆的以债养债的扩张模式极其脆弱,极容易陷入流动性危机。”
过山峰提到了之前刚被媒体曝光的融资细节,凡利亚使用了15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而对于这一段的评价是“凡利亚已经陷入债务驱动的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凡利亚这个提价怪兽已经渐渐控制不住它自己的激进,不得不发起一轮轮的收购来掩饰问题。
公开信的上半部分主要是集中在凡利亚身上,下半部分则是探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恶意收购,提到潘兴广场参与收购的合规问题,作为近期秘密增持的艾尔建股东,它所体现的立场完全偏向凡利亚,这是颇为罕见的。
以及,潘兴广场与JV所形成的一致行动人也必须审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