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儒学士看来,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人有独特的智慧,有足够的道德禀赋,才能成为万物主宰。
但翰林院的翰林们,似乎不这么认为,翰林们已经不是以前的翰林了,现在翰林院归高启愚管,继往开来再革新,让腐朽儒学产生新变化,是高启愚管理翰林院的主张。
主笔文明系列的翰林们认为: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全都是因为公,或者说更加紧密、配合更好的合作,让人类变得效率更高。
动物也存在社会,存在狼王、猴王、狮王,但这些社会,并不能最大的限度利用群狼进行狩猎,收获更加丰富食物,扩大种群数量。
这些动物,过于自私了。
根据格物博士们的观察,几乎所有的动物,除了极个别的鸟类有反哺行为外,其余的动物都不会反哺,年老的动物,在失去捕猎能力后快速死亡;哪怕是带领族群捕猎的狼王,也会在年老或者受伤后,快速被驱逐;
翰林学士们不把自私看成贬义词,而是看成中性词。
自私会导致了效率的极度低下,狩猎的经验、可食用食物种类、寻找水源、寻找盐分、季节性食物分布、躲避天敌天灾的办法、狩猎剩余的交换等等经验,因为自私性,无法形成足够的族群经验,代代相传。
低效,意味着在天择中落败。
大明在公上面的进程是远超已知所有国家,且不说官道驿路、县州府太学、巡检司猎杀野兽追缉山贼这些,就一个正在推行的丁亥学制,就是彻彻底底的完全领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