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燕兴楼要在不同的时间点,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它已经支撑了大明造船业巨大投入的融资、在扩张之后,要推动大明驰道修建的浪潮,更要为大明实现白银赤铜煤炭自由注入第一笔资金。
对于燕兴楼的扩张,朝中持有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以激进派汪道昆为代表,汪道昆推崇贸易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扶持和鼓励商业行为,更加主张朝廷要建立商部对商业进行直接干涉,朝廷应该在维护经济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种则是以保守派王崇古、王国光为代表,憎恶和排斥一切投机行为,坚决扼杀鼓吹投机的风力舆论,将燕兴楼帛币交易称之为人性本恶的鸿沟,是人间罪恶的丑陋具现。
最后在张居正的调和之下,激进派和保守派达成了一致。
大明的基本国策是海陆并举,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如此,大明海贸在经济之中的权重实在是太高,北方如果没有充足的产业,很有可能导致经济上的海陆失衡,长期的不平衡必然再次导致南北割裂。
这是朝廷决计无法忍受的失衡,国初时候,为了缝合南北,大规模的迁徙人丁、藩王就藩、南北榜大案、南北榜进士名额确认等等手段,才有了今天的普遍共识,大家都是大明人。
燕兴楼的扩张和对南银北产的调节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保守派最后被说服,理由也很简单,朝廷明令禁止,真的能减少民间投机行为吗?这种不可控的投机,只会更加危险,因为它们都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危险。
大明的海禁政策,非常严格,也没有耽误东南沿海的遮奢户们设立私市海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