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呢?”朱翊钧看向了万士和问道。

        “戚帅,为社稷之卫,不二心之臣,当世无两,本应如此。”万士和选择了赞同,陛下本来想封镇国公的,但万士和劝阻了皇帝,改名为了奉国公。

        也不是戚继光的功绩不配镇国二字,实乃是武宗皇帝朱厚照,在应州之战后,以军功封了自己一个‘镇国公’,朱厚照有个马甲叫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

        镇国公到这一步,也算是只能封给皇帝的一种特殊加爵,就像在大唐,李世民之后,再无天策上将。

        奉国公这三个字还是万士和给陛下了几个名号,陛下选的。

        奉天中兴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京营总兵、征虏大将军、奉国公戚继光,是礼部确定的正式官名表述。

        这很重要,这是确定戚继光名分的大事,礼部没有丝毫的马虎。

        功臣名号+散官号+勋+职官+差遣兼事官+爵+人名,算是确定了戚继光的完整封号。

        自张辅封英国公后,大明唯一一次封公是天顺元年给夺门之变的石亨封公,那一次连个正式官名表述都没有,草草了事,很快石亨就被明英宗给清算了。

        万士和也是从洪武、永乐年间的封公圣旨中,最终确定了正式官名表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