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矿山,谁就控制了这片领土。
这一点陈成毅深有体会。
“滇铜还是要办的,大明对铜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汪道昆看完了奏疏,并不认为海外铜料大量入明,大明就应该放弃对滇铜的开采,虽然朝中不断有这种风力,但作为工部尚书,汪道昆坚持滇铜开采开发,这是云南支柱产业,如果砍掉了滇铜,恐怕云南地方永远是蛮荒之地。
汪道昆继续十分肯定的说道:“大明的白银堰塞,让大明的白银陷入了流通障碍,白银在北衙、南衙、松江、宁波、广州形成了实际上的白银堰塞,这是流通的障碍,想要彻底打破白银流通的堰塞,需要就是铜。”
“需要万历通宝。”
申时行继任了松江巡抚之后,和汪道昆依旧保持着书信来往,申时行说,金钱不对穷人开放,是有理由的。
白银集中在大明最繁荣的地方,造成了物价的昂贵,而白银也成为了遮奢户向下朘剥的利器,钱总是流向最不缺钱的地方,这个道理普遍适用。
而白银,一如过去的土地兼并一样,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
白银流转的通畅程度,影响到了大明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蜕变,大量流入大明的白银,在少数人手里空转,这种空转,形成了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在扩大。
想要打破白银堰塞,减少货币对百姓的朘剥,就应该从铜钱下手。
“如果大明朝廷每年可以铸万历通宝五十亿枚,那么堰塞问题就会得到缓解,如果每年可以铸造万历通宝七十亿枚,那么堰塞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铜钱还是大明大多数百姓们使用的货币,而不是白银。”汪道昆和户部尚书王国光深入沟通过这个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