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甲胄就跟草原的马匹一样,除了打仗之外一无是处,而且民间禁甲,在北元朝廷逃亡之后,北元朝廷彻底失去了回回工匠,也没有了稳定的燃料供应和铁矿供应,再加上大明自洪武年间以来的禁运政策,草原上连铁锅都少之又少,甲胄更是少得可怜。
隆庆议和后,草原的确有了铁锅,但从铁锅变成铁甲,难道指望北虏用牛粪去烧锻?
所以草原人是真正的血肉之躯,有副皮甲就不错了。
董狐狸通过重金购买的千里镜,看到了李如松的身影,看着李如松身上的甲胄、身下的良驹,一时间陷入了两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是:到底谁特么的才是草原人!一个骑兵居然有三匹战马,那可是战马,又不是驽马!
第二个问题就是:自己设置的陷阱,真的在引君入瓮,还是在作茧自缚?
直到亲眼看到李如松和他带领的骑营之后,董狐狸才明白了察罕淖尔的绝望,察罕淖尔面对的是什么怪物。
董狐狸看到了李如松的身影,同样李如松也发现了董狐狸布置的陷阱,十几人的斥候在草原上奔驰着进入了山坳,这是武川通往板升城的山,名叫翁观山,是必经之路。
李如松观的位置无法观察到这个山坳的情况,但这里非常非常容易设伏,两边是丘陵的缓坡,一旦敌人从缓坡上冲了下来,李如松和他带着的十二个亲卫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少将军,咱们是不是谨慎一些?”一个亲卫显然也观察到了这一情况,这十几个斥候,有点像诱饵。
李如松勒马,点头说道:“你说得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