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发现一个怪事,明明没有进行过排练,但这种祝贺词,总是能够如此整齐,大家都是老油条了,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词,都心里有数,才会有这种整齐。
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庆幸的事儿,大明经历了孝宗独子、武宗绝嗣、嘉靖皇帝旁支入大宗、道爷八子只剩一人、隆庆皇帝只留下了两个儿子之后,大明皇室的大宗终于子嗣兴旺了起来!
“张大伴已经拿着百事大吉盒送往了各衙门,算是同喜,诸位明公下朝之后,记得领取。”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免礼。
“太后昨日懿旨到了文渊阁,说是要为陛下再纳两个嫔妃,按照嘉靖旧制,的确要补齐四妃九嫔制,礼部以为呢?”张居正看向了礼部尚书万士和。
“既有祖宗成法,理当如此。”万士和没什么反对意见,陛下又不是强抢民女,大宗繁衍这件事,本身就是朝廷焦头烂额的大事,隆庆皇帝当初纳了那么多妃子,也没人说什么,大明大宗不兴旺,再来一次旁支入大宗,大明真的遭不住。
大明第一继承人继承皇位后,第二继承人要在京师久居,一直等到太子长大一些才会就藩。
比如朱瞻基登基后,襄王朱瞻墡、郑王朱瞻埈,宣德四年就藩;比如朱祁镇登基后,郕王朱祁钰一直住到了正统十四年,在土木天变后成为皇帝;比如万历皇帝朱翊钧继承王位后,弟弟朱翊镠在京师住了近二十年,直到万历十七年才就藩;比如信王朱由检,就一直在京师住着,天启皇帝绝嗣,兄终弟及。
这是为了防止因为皇帝的激烈冲突,带来的朝廷动荡,大明皇叔都喜欢造反,也需要兄弟齐心。
皇帝的天职里,就有繁衍子嗣这一项,无论是否夭折都要多生,有继承人总比没有要强得多。
李太后之所以有这道懿旨,也是跟宫里最近缺人有关。
最近侍寝的只有王皇后,十月生孩子的周德妃在接受老嬷嬷的产后恢复,冉淑妃在坐月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