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学生愚钝。”孙克毅立刻回答道。

        “是亦不全是。”徐渭向着会同馆驿走去,对着孙克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种繁华,自然是因为开海,天津卫作为大明京师海上的门户,随着开海政令推进,天津卫越来越重要,而另一方面,也是徐渭认为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丈还田的影响,大明的百姓是极为勤劳的,只要有块儿地,就可以活下来。

        或者说,张居正新政,是一切的基础。

        考成法、设时设限、草榜糊名、底册填名,让大明的行政力量从灰烬中涅槃重生,而清丈还田,是补充国之根本之法,振武强兵给武将事权,是给大明这艘大船增添压舱石,而整饬学政,是清朗风气,是教化之功。

        生产是人改变自然,主语是人,如果没有人,再多的生产资料,再多的生产工具,也没法生产。

        行政力量的恢复,人口的恢复,才是皇帝意志能够得到贯彻的原因。

        “谨受教。”孙克毅听明白了徐渭的道理,陛下和先生的新政殊途同归,又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便是文人常说的君圣臣贤。

        徐渭和孙克毅从天津卫入通州,自朝阳门入京师,在会同馆驿下榻,会同馆驿,人员流动极大,消息也最为便利。

        徐渭和孙克毅洗漱了一番,还没休息,就收到了请柬,显然有很多人想跟长崎总督府的总督沟通一二,徐渭一一拒绝,这不是徐渭这个外乡人,不给本地人面子,而是他要面圣,摸清楚风向后,再进行活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