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列装的火铳,自然不能像骑营那般奢侈,用花梨木做枪托,那只是矫枉过正的一种态度表示,大明没那么多的花梨木,成本过于高昂。
兵仗局一年能造鸟铳三万五千支,而兵部军器监一年能造鸟铳六万支,大明边方火器,需要三十万支左右,为了备战,还需额外造鸟铳三万支,各种火炮三百余门,主要是为了应对莽应龙死后的西南之变。
兵仗局、军器监的生产压力极大。
朱翊钧其实一直想去王恭厂看看,王恭厂就是大明的火药库,奈何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朱翊钧作为皇帝,自然不能亲自去,钓鱼归钓鱼,把自己给赔进去,会被人笑话。
朱翊钧在兵仗局逗留了半个时辰,整个兵仗局内,一尘不染,连树叶都干干净净,显然是经过了精心打扫。
“陛下,内阁回了消息,说水师扩军的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主要是从松江府抽调一万两千军,前往几个市舶司组建,今年内便能见到成效。”冯保回禀了陛下的询问,文渊阁已经在全力推进了。
“大司马和大将军说,扩军最难的就是募兵,若是拉壮丁,那就是乌合之众,一盘散沙,募兵最大的难处,便是兵源,现在比以前好解决,船厂团造,壮丁很多。”冯保又禀报了兵部尚书和京营总兵的判断。
匠人,非常守规矩,因为生产中,不守规矩要付出血的代价,很多奇葩的规矩,都是用人命总结出来的,匠人是天生的兵源,因为他们守规矩,还有力气,和秦汉唐时的良家子一样,是中人之家。
“皇叔那个蒸汽轮机,弄的怎么样了?”朱翊钧坐着大驾玉辂回离宫的路上,询问着皇叔朱载堉的研发进度。
冯保低声说道:“没个消息,德王殿下这几年,醉心于蒸汽轮机,但一直没什么结果,有些格物博士对此颇有微词,那东西一年就要几万两银子投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