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朱翊钧一如既往的来到了全楚会馆蹭饭。
“熊大,朕给你带来一个礼物哦。”朱翊钧让冯保拿来了一盏灯,这盏灯高一尺有余,底部是铜刻的鱼,而顶部是一个曲盖,曲盖是铜制,里侧镀了一层锡。
冯保拉起了尺长的加压杆开始加压,在加压了十数次后,冯保轻微拧开了开关,而后拉动了一下麻绳,麻绳牵引着燧石,燧石在火镰上摩擦出了火花,火花点亮了喷出的轻油,轻油的火焰极小,火舌吐在了石灰棒之上。
冯保继续拧动轻油开关,火焰逐渐加大,打在石灰上,石灰棒从通红变成了白炽,明亮的光线,充斥了整个全楚会馆的书房文昌阁。
“油灯伤眼,以后用这个,这个亮。”朱翊钧笑容满面的说道:“以后夜里读书,就一定能看得清楚了。”
“谢陛下隆恩。”熊廷弼赶忙谢恩,他非常刻苦,因为读书读的比较多,所以晚上看书是经常的事儿,这盏灯正是他急需之物。
其实熊廷弼自己清楚,陛下就是找个理由往全楚会馆送东西,当年造出铅笔之后,陛下就立刻说此物甚好,送于先生使用。
八年了,宫里有什么新奇之物,全楚会馆一定有。
油是石头提炼的轻油,加压的塞子是为了让轻油喷出来,轻油的火舌打在石灰棒上,会发出白色的辉光,而且温度越高,就越亮。
为了让轻油充分燃烧不产生积碳问题,整个灯的灯罩运用了烟囱原理,让空气更加便捷的流通,充分燃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