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粮草辎重,存于城池之中,就连俺答汗也在归化建了两座城池。

        “铁浑甲,跟常人所想的笨重完全不同,相比较其他甲胄,铁浑甲不到三十斤的重量,满足防御需求的同时,重量更低。”戚继光指着架子上的铁浑甲敲了敲。

        铁浑甲,或者说板甲,其实非常灵活,朱翊钧和朱翊镠使用的铁浑甲,浑然一体的铁甲,甚至有笼手,唱跳蹴鞠,都不是问题。

        但大规模列装的时候,必然面临的问题出现了,铁浑甲高昂的成本,钢的数量不足以列装万余人,而且标准铁浑甲的重量超过了三十五斤,这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对于长途奔袭作战的骑兵而言,过重的甲胄质量,意味着更大的消耗。

        朱翊钧和朱翊镠能用特制的铁浑甲,是他们的马匹是特挑的战马,可大规模列装时候,只能选择减配。

        四分之三的盔甲,头盔、护颈、胸甲是完整的,甲胄覆盖整个上身以及腿的前半部分,直至膝盖,这种设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骑兵的安全,重量的减轻能减少后勤的压力、扩大作战半径。

        比较有趣的是,手套只有一只,因为右手需要装填火药,无论是棉麻制、皮制还是钢制,都非常影响火药的填装,在经过了军兵激烈反应之后,只配一只,如果是左撇子,也可以换手,非常人性化。

        按照朱翊钧之前的规划,每一名骑卒要带一支战锤,专门用来开罐头,就是消灭对方的重骑兵,战锤长三尺,带挂钩绳索,锤头的是尖头锤,以朱翊钧的力气,只需要一锤锤在兜鍪上,完全足以破防了。

        连战锤的皮套都做好了,但被军兵们放弃了,军兵们更喜欢用来挂刀,这是战场环境决定的。

        战锤没有使用环境,破甲,铳比锤好用,而且大明的敌人,并没有那么多的重甲,他们的甲胄在火器面前脆的跟纸没有区别。

        三尺三寸的骑士刀完全足够用了,如果真的碰上了重甲骑兵,数以万计的火铳都没能消灭对手的重骑兵,那带把锤,还不如撤退,补充一轮火药,继续对敌来的可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