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殷正茂上奏说还是直接投资的好,这是大明皇帝的经济羁縻,羁縻也是羁绊,是加强大明和吕宋之间那根看不见的绳索。
殷正茂恨不得大明皇帝把2010万银,全都投在吕宋,那吕宋就成了皇帝的私产了。
一百五十万银的投资,只是让陈成毅信心十足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业匠人已经培养成熟,探索苗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开采速度,一个支柱产业正在成型。
众人说着话,就到了如火如荼的炼铜官厂,这里的匠人多数都是汉人,而不是当地的土著,铜料不值钱,赤铜才是钱,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还是大明人,这才让殷正茂安心。
汉人,是吕宋总督府能够占据统治阶级的基本盘,对此殷正茂再清楚不过。
铜炉分为超大型的一丈五尺,和大型的八尺炉,中型的七尺炉,中型、大型、超大型,三个规格的工场,热火朝天,赤道的艳阳,在这些铜炉面前,也要失色几分,还未靠近就热浪滚滚。
“为什么是中型、大型、超大型呢?”李佑恭略显奇怪的问道。
“还有一种小型炉,五尺高,前几日才弃置不用。”陈成毅赶忙解释道,他不是在考验大珰的耐心,就只是技术升级,规格还没有马上更新而已。
“吕宋总督府,每年送往内帑黄金12000两!”殷正茂带着李佑恭来到了另外一处,这里由客兵保卫,是吕宋金锭厂,这里的金锭,完全供给皇帝内帑,12000两,不过750斤,值得殷正茂如此煞有其事,而且颇为自豪的说出来吗?
当然值得,大明的金矿其实不多,而且品质不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