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把蛮夷当人看的傲慢,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英国人非常非常强烈的要求下,国书之中,才取消了蛮夷、夷人的称呼,改为了洋人二字,《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在天津条约签订的时候,英国人把这个字视为奇耻大辱,甚至说不改,就不谈了,继续打。

        沈一贯是浙党的中流砥柱,他也是个传统的士大夫,他反对酷刑,但蛮夷又不是人,所以打算动刑,一定要把这个能让土地丰收的钾盐湖给找出来。

        盐泽,也就是罗布泊,在大漠之中,万历年间的罗布泊还没有彻底干涸,还是一片绿洲,能找到罗布泊,就能找到进军西域的支点,这是重开西域的重要一步。

        云南那边传来了消息,大明恢复了一处宣慰司,请求更名为府,隶属于云南。

        黔国公沐昌祚、四川总兵刘綎的意见是:改名木邦府,隶属云南有司,成为大明属地。

        而云南巡抚刘世曾的想法和黔国公、四川总兵完全相反,刘世曾的意思是:把木邦府改为木邦总督府,由黔国公领木邦总督,如果日后拿下了整个东吁,那黔国公兼领东吁总督。

        为此,文武吵得不可开交。

        也不是刘世曾有什么歹念,他的理由是,木邦这个地方,黔国公府又没有费朝廷的钱粮,自己打下的地盘,战争推进到这个地步,不给点实质性的赏赐,实在是说不过去,干脆实质性的封地得了。

        而沐昌祚的想法是,这次的主力都是汉兵,打仗的都是刘綎刘大刀,反倒是黔国公府养了无数年的生苗、熟苗这些番军,屁用没有,全都是反作用,差点被给偷了大理老巢。

        沐昌祚反驳刘世曾:怎么不费朝廷钱粮?陛下的赏赐、云贵川黔的汉兵,都出工出力,到了摘桃子的时候,他黔国公府一家独占,没有这般道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