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帅要劝朕回去吗?”朱翊钧好奇的询问戚继光的意见。

        “陛下不能避,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哪里都能去,避不得。”戚继光十分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陛下已经是少壮天子了,没人能阻拦陛下做什么了,皇帝躲了,这新政也没必要继续推行了。

        “好。”朱翊钧笑了笑,开始嘱咐冯保具体展开部署。

        南衙的肉食者以为大明皇帝不会见工匠,毕竟皇帝是九天之上,但朱翊钧有着丰富的接见匠人的经验,他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些匠人,见外官、耆老这个自洪武年间传下来,到了正统年间就已经沉睡的祖宗之法,让朱翊钧知道该如何面对穷民苦力。

        朱翊钧交代的非常细致,他让人把门打开,让赵梦佑先去让匠人推荐话事人,与此同时,整个福禧楼的所有椅子都搬到了门前,除了三个直接面对皇帝的话事人之外,另外还要找到各行各业的三百人,作为旁听,出席这次会面。

        光天化日,大庭广众,光明正大。

        如果没有这三百人的旁听,很容易制造出一种皇帝和工贼们达成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密约,但有了旁听,就有了见证。

        同时应天府的衙役也到了,这些衙役,要维持人群的秩序,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流血事件。

        朱翊钧的命令如同流水一样从福禧楼传到了应天府,传给了各个衙役,这是皇命,无论是过度执行还是执行不到位,都可能面临天子的雷霆之怒,这绝不是某个具体衙役能够承担的起的罪名。

        大明皇帝整理了一下衣冠,大踏步的走出了福禧楼,来到了福禧楼门前,坐在了搬来的龙椅上,看向了门前的长街上,人头攒动,朱翊钧挥手说道:“宣大把头觐见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