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凌部堂的确忠君体国,可是这手里忽然从一千五百客兵变成了六万工兵团营,是不是有些危险啊。”张学颜低声说道:“臣是从辽东巡抚入朝为户部主事,臣在辽东亲眼看到了辽东藩镇化的可能。”

        张学颜首先高度赞赏了凌云翼的忠君体国,而后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皇帝是真不怕,凌云翼是以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东军务,这六万人都归凌云翼直接管理,河南和山东要是和辽东一样的藩镇化,这和天塌了没什么区别。

        “凌部堂要去长崎总督府。”朱翊钧从桌上翻找出了凌云翼的奏疏,递给了冯保转递张学颜说道:“少司徒所思虑之事,凌部堂也想到了。”

        驰道修通了,工兵团营组建好了,清丈废除贱奴籍这些棘手的事儿办妥了,凌云翼要出海去长崎总督府,转战倭国,凌云翼已经在主动请缨了,请陛下给他个灭倭的机会。

        “是臣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张学颜看完了凌云翼的奏疏,赶忙郑重认错,自称小人。

        凌云翼是个威权人物,他在这六万人,就只听他的,他离开了,这些工兵团营就是朝廷的工兵团营,再加上驰道修通,就不用担心了。

        凌云翼之所以要前往长崎总督府,自然是要为了灭倭大事。

        朱翊钧见完了户部两位大臣之后,又接见了阁臣万士和,万士和主持编纂《诸子汇编》之事,开百家馆,招揽四方治学之人,一同汇编,已经将《荀子》完全编纂完了。

        百家馆纳四方之士,汇编之后,交于礼部审定,而最终审稿人是万士和本人,万士和审定之后,直送皇帝面前阅视。

        朱翊钧已经看完了三十二篇的荀子,可谓是字字珠玑,让大明皇帝收获颇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