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事翻译之后,马丽昂才站了起来,笑着说道:“陛下真的是风趣,这里富足,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虽然他们生活可能有不如意的地方,但眼中依旧充满了希望。”

        “希望,是多么奢侈的一个词,但是今天,我亲眼看到了。”

        “你们远道而来,大明尽地主之谊,海洋充满了无数的风险,日后不要浪费如此多的白银,用在这些没有必要的事上,这些白银,足够你们在吕宋马尼拉购买足够多的货物,带回泰西了。”朱翊钧的话颇为客气,同样表示,不要再这么浪费了。

        马丽昂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有些疑惑的问道:“卑微的神仆注意到,伟大的陛下似乎不用通事翻译我们的话,就能听懂我们在说什么吗?”

        “朕对拉丁文略懂一二。”朱翊钧没有让这个误会扩大,告诉了马丽昂真相,要是马丽昂猜测皇帝掌握了什么他心通的神通,那才是闹笑话,大明始终是个世俗国家,即便是草原需要真武大帝的转世,也是官方不承认、遮遮掩掩的推行。

        “伟大的陛下果然是智慧的化身,如此的博学。”马丽昂再次赞美了帝皇的博学,在大明并没有拉丁文的使用环境,陛下居然能够不需要翻译,就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朱翊钧沉默了一下,他学拉丁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被大明的官僚系统给忽悠瘸了,到了马丽昂的眼里,就成了智慧、博学的化身。

        “我们从遥远的泰西而来,一路上的艰辛,如同海洋上永不休止的风浪,而卑微的神仆,来到圣地,其实内心深处,有一个无法解开的疑惑,还请陛下圣训,大明,要成为什么样的大明?”马丽昂再次俯首,问出了此行内心深处的疑惑。

        朱翊钧看着马丽昂,李贽在讨论宗教对人的异化时,也提到过,宗教塑造的彼岸,都是为了解释一个问题,归处。

        显然,大明教的扩张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因为彼岸现实存在,所以不需要虚构,但归处,也就是‘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且清晰的答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