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的货运已经在跌跌撞撞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大明每一里的运费,正在快速的下降,但仍然很贵,要做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已经从陛下的大玩具,逐渐变成了拉货的怪兽,呼啸而过的铁马,拉着沉重的货物奔腾的场面,已经不能引起人们驻足围观了。

        而铁马,也成为了大明煤银对流的重要支点之一。

        在戚继光看来,大明君臣们总是在讨论着白银或者说货币的流动性,而戚继光更加在乎,货物的流通性。

        在更多的货物,还是更多的货币之间,戚继光倾向更多的货物,只有更多的货物,才能催促着货币的增长和流通,没有足够的货物,货币就只是堆积如山的银块而已。

        大明内外正在快速的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是一个波澜壮阔、前所未有的时代,而处于巨变中的人们,反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的剧烈。

        三月十八日,天未亮的时候,李如松就带着骑营开始从德胜门入京,因为是操阅军马,所以并没有携带火器,而是清一色的陌刀,陌刀全长一丈,刀刃长达二尺一寸的两面刃,刀柄以红色麻绳缠绕。

        其实从唐代中晚期起,这种长柄刀就逐渐退出了战场,因为逐渐失去了使用环境,重达十五斤的陌刀,是一种独属于精锐选锋的兵刃,只有精锐中的精锐,才能在战场上挥舞这种大刀,换成弓弩、或者火器能够更加有效的杀伤。

        大明专门打造这种不符合眼下战场环境的兵器,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明承唐制的政治需要,也是为了宣扬武威,毕竟这种大家伙,看起来就特别的唬人。

        清晨的天光仍然昏暗,一个三千人的骑营已经来到了午门之前列阵等待。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清一色、整齐的陌刀被骑营锐卒扛在了肩上,陌刀的刀刃和甲胄,反射着清晨的阳光,熠熠生辉,这是大明武德的具体体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