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奋斗的地方还有很多。
“谨受教,先生所言,朕受益良多。”朱翊钧颇为郑重的道谢,无论是原来的历史线还是现在,张居正作为帝师,都是极为合格的,甚至是可以说是优秀的。
“先生既然熟读韩非子,那为何不注释这韩非子一书?比如先生提到的《亡征篇》中,有一句:商贾外积,小民内困,可亡也。在这一句中,有些人把内困二字,注释为崇尚私斗,其本意应该是百姓困顿不堪,生活难以为继,其注释多为揣测,谬离千里。”朱翊钧说起了《韩非子》的注释问题。
中原的儒学成为显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已经一千七百年了,《韩非子》这样的法家巨著,别说注释了,没失传,还是因为中原历代都有藏书的习惯,但注释已经面目全非了。
朱翊钧的意思很明确,要张居正注释法家,或者说百家著作。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祚才能绵长。
《韩非子·亡征》四十七条,字字珠玑,每一句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就是让这样的明珠在历史长河里蒙尘了千年之久。
“陛下,臣是儒学士。”张居正也有些为难的说道。
“考成法是儒学士能做出来的吗?循吏也是儒学的主张吗?先生,朕可是先生的弟子,先生所言所行,可不是儒生,先生做的事儿,很多都是儒生坚决反对之事,先生,朕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不是小孩子了,先生以为一句儒学士,就能骗小孩了吗?”朱翊钧示意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好糊弄了哟!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于亡国的态度,儒家是避而不谈的,毕竟在儒家大同世界里是一个秩序分明,井然有序,各安其分各司其职的世界,如此有序的世界,怎么可能亡国呢?那国朝亡了也就亡了,皇帝轮流做,世家永流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