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往往伴随着生产上的高度垄断,比如朝廷对造船、煤炭的绝对主导地位和垄断地位;

        帝国往往伴随着金融、军事的对外侵略和扩张,比如辽东的尺进寸取、再复河套、重开西域、四大海外总督府、大明海外通行宝钞在倭国的发行;

        帝国往往伴随着对内的极度残忍和朘剥,朝廷成为肉食者们的对下朘剥的工具,成为对内残忍的刽子手,这个肉食者里甚至包括皇帝。

        帝国这三种伴生现象非常明显。

        朱翊钧这个大明皇帝,正在极力避免最后一种帝国伴生现象的出现,方法是:朝廷变成肉食者对外朘剥的工具,对外开拓、攻伐,从海洋上,获得足够多的财富,来满足国内肉食者们的贪欲,这个肉食者里也包括皇帝。

        当然欲壑难填,有的时候,作为暴力本身,不得不采取一些较为激进的手段,也是无奈之举。

        大明儒学士们在这一点和皇帝达成了一致。

        因为朝廷完全成为朘剥的工具人,反映到现实就是:决策层决策的反动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面空耗。

        大明儒学士对此的表述为:穷兵黩武,沸反盈天。

        “陛下,其实答应织田信长在倭国设立海防巡检,还有个好处,就是大名们就是不想打,也必须要打下去,打不打,他们说了不算。”张居正图穷匕见,终于说出了自己最终的想法。

        只有一個乱糟糟的倭国,对大明才是最有利的,因为只有这样,大明才能一直稳定的获得白银,一旦倭国稳定下来,大明再想如此轻松的获得白银,需要面对的是形成了合力的倭国,这对倭银入明,是极为不利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