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收税素来如此,对于银子的狂热追求,让他们对于征税没有任何法度可言,就是完全、绝对的自由征税。

        矿监在横征暴敛,而地方也是抓紧了这个机会,巧立名目,开始共襄盛举,大明变得乌烟瘴气了起来,国势肉眼可见的败坏了起来。

        矿监的斗争一直到天启元年才结束,历时超过了三十四年,最终万历、泰昌皇帝,两次下诏召回宦官,才算是停罢矿监之事,矿监不再聚敛,但地方设立的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可没有取缔。

        整个斗争过程,就是国失大信,人心启疑的三十四年,在这段时间,透支了皇帝和朝廷所有的信誉,换来了并不是很充足的税收。

        放弃张居正新政的所有成果,换取一时的苟安,可能是万历皇帝最后悔的事儿,因为后来真的很缺钱,当倭国进攻朝鲜,朝臣们喊着进攻倭国本土,灭倭的时候,万历皇帝只能选择和谈。

        下一道不能执行的政令,就是给地方巧立名目的借口。

        李乐是回京述职的,不是给先生、皇帝施压的,他也没那个本事,就是发现了现象,请朝廷警惕而已。

        “南衙操戈索契的那些百姓,现在怎么样了?”朱翊钧面色严肃的问道。

        “现在都在造船厂和官厂做工,陛下,现在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缺人缺的厉害。”李乐说起了安置工作,这都是劳动力,大明哪哪都缺人,连在鸡笼岛的淡水镇、兴隆庄都跑到南衙招揽木工了。

        朱翊钧还以为这些百姓会被为难,但看来他想多了,这里面不是法不责众,而是大明的用工荒,缺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