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堰塞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险的事儿,尤其是对于处于历史转折中的大明,这个堰塞湖一旦出现了决堤,就是毁天灭地的景象,而能够扛得起这么多白银的,只有大明皇帝本人。

        白银堰塞这个巨雷,就只有皇帝本人能扛得动了,其他任何人或者集体,被这么庞大的白银压住流动性,都是一件不堪重负的、天塌地陷的大事。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

        朱翊钧这一次选择了保守,不行钞法的同时,不再额外进行投资,意味着大明对货币的需求不会再出现一种可怕的增长,同时,各大官厂、各大工兵团营,安置穷民苦力,等待着银币和通宝的增多。

        保守不一定是错的,保守的策略有助于大明国朝的稳定。

        在朱翊钧确认了大明需要减少白银流入的同一时间,索伦开始北上,他已经等不及去京师面圣,询问陛下了,陛下为何抛弃了友邦,选择了里斯本。

        当然他入京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一艘画舫,带着一众使者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天津,负责接待索伦的是两位鸿胪寺少卿,高启愚和徐九皋,还有费利佩遣明特使黎牙实。

        黎牙实的打扮已经成为了儒袍,带着一个方巾,而不再是传教士的打扮,他又不准备回去,所以积极融入了大明,而且融入的还不错,至少作为特使,他没有遭遇到普遍的歧视。

        大明任用胡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有专门的官职,叫鞑官,鞑靼人归降后,以汉姓汉名行事,比如恭顺伯吴允诚、后军都督佥事柴秉诚,归诚的旧元军则叫做达军,归顺的胡人叫达民、达达、边民等。

        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归诚鞑靼人就超过了六十万人,而永乐年间则是又有四十余万归诚,而万历年间,大明击破了土蛮汗、俺答汗后,又有六十余万的边民归诚,对于胡人,大明也有稳妥的安置办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