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坚定的认为皇帝创办皇家理工学院不会引发什么恶劣的后果,这些个平日里狷狂的士大夫,只会叫嚣两句就会偃旗息鼓,而事实证明,王崇古想多了。

        当章下六部、都察院、六科廊共议的时候,陛下的敕书甚至没有引起什么反对的声浪。

        六部对这件事没有人反对,因为大明人才短缺的问题深切的影响到了六部的每一部。

        工部首当其冲,这就是官厂团造、规模化生产引发的人才短缺,只有培养人才,大明的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户部自然是为了更多的商品,更多的货币;

        刑部自然是乐得大明产业蓬勃发展,发展的越迅速,安置的穷民苦力,也就是流氓越多,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大案要案要头疼;

        兵部需要从工兵团营中遴选京营锐卒,同样也要安置退役锐卒和客兵;吏部希望打破士大夫对官选官阶级的垄断,进而让官场这潭死水,再次焕发生机;

        本来最应该反对此时的礼部,有万士和这个身段柔软的人在,又折腾不起来什么。

        而且礼部部议对这件事,也是赞成的看法。

        被贱儒裹挟的礼法,不是礼法,礼是文明,礼是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下之事无事不变,礼法若是真的按照大明士大夫们法三代之上那般,那大明也走不到两百年了。

        六科廊的给事中忙着考成法,而都察院的御史们,忙着挑水,似乎无瑕顾忌此事,或者借着挑水的争论,躲避可能存在的危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