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阿特使,可能要回蒙兀儿国一趟,确定这些贸易的细节了,大明确实需要足够的棉花去纺织。”朱翊钧严肃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沙阿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大明一年需要多少棉花呢?”
朱翊钧十分确信的说道:“有多少要多少,松江府一年能织1500万匹布,大明一年能织近三亿匹布,大概还需要三亿匹布的棉花,所以是有多少要多少。”
“大明的胃口真的是太大了,我们根本不可能满足大明的胃口。”沙阿买买提一听,人直接就晕了!
一匹标布需要棉花四斤,一匹小布需要棉花三斤,三亿匹布的棉花即便是小布,也要九亿斤棉花,即便是以大明精耕细作,一亩地产棉花也不过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就需要九百万亩田去耕种,再加上轮耕,是1800万亩土地去耕种棉花。
大明的棉纺中心在松江,而种植中心在山东,因为棉花的习性是长日照,在棉花生长期间,多雨不利于棉花生长,棉的根系普遍不超过三尺,如果土壤过于湿润,会导致棉无法扎根,松江府是一个很爱下雨的地方。
朱翊钧可是宝岐司真正的主人,他对棉花的习性非常了解,北棉南下,山东的棉花送往松江府制造。
“陛下太瞧得起我们蒙兀儿国了…”沙阿买买提连连摆手说道:“陛下,我们连有多少田亩都不是很清楚,只能说尽力提供吧。”
“多多益善吧。”朱翊钧没有要求在贸易初期,到底要收多少的棉花,就是尽量多就行。
其实朱翊钧之前一直比较担心,大明充满活力的传统棉花制造业,使机械化制造变得更加困难,就是机械的成本远高于人力,导致各手工工坊主更倾向于使用人力,而不是机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