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很美好的说辞,但朱翊钧认为,这是拿朝廷的信誉换银子,完完全全没有必要去做,为了点银子,让人求荣得辱,那大明哪还有人愿意为你皇帝卖命?
“京广驰道,再议不迟,我们先说说这个南衙和各地巡抚的要求如何处置吧。”朱翊钧靠在椅背上说道:“光靠朝廷是不行的,可是光靠地方就更不行了。”
光靠地方,大明直接变成了藩镇割据,光靠朝廷,朝廷没钱,朱翊钧就是同意了汪道昆的说辞,户部也是不可能答应的,户部的原则就是能不举债就不举债,什么大额度支,都等绥远驰道修完,再说不迟。
户部不肯举债,是当下大明朝廷的信誉实在是太差了,全靠皇帝个人信誉顶着,诚然在大明大多数人的眼里,陛下信誉等于朝廷信誉,但自嘉靖年间国帑内帑完全分开后,就没有这种等于的关系了。
大多数国事,都是如此的,这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只能找到可能不是最好,但是适合当下局势的办法。
“巡抚的要求暂时一体驳回为宜。”张居正思索再三,选择了一刀切的办法,快刀斩乱麻,他继续说道:“陛下,自京师而出的五条驰道,刚刚修好,如何去管理,会造成何等影响,钞关抽分局是否能够运行,是否需要改进制度,都需要再看看,地方不宜过早的介入,这是给小人可乘之机。”
而且最重要的是,工兵团营这个制度,需要认真再认真的考察,每四个工兵营组成一个团营,五条驰道,皆由工兵团营修建而成。
张居正主要想要再看看,其实是要看这六个工兵团营,才会一体驳回这些巡抚的请求,弄不好就是天下大乱,大明腹地的军屯卫所制度早已经败坏干净,腹地军兵的组织度远不如边军,更别提京营了。
各地修驰道,意味着必然要组建工兵团营,否则就只能按王谦说的,让地方自己扑买营造。
朱翊钧稍加思索,点头说道:“诚如是也,就依先生所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