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匠人们,其实要求并不高,按时把钱给了,若是让多干活,多给点钱,哪怕是不多给钱,给吃点肉,若是再有二两酒,那匠人们也是肯干的,而且是欢天喜地。

        细细看去,其实匠人们和边方军兵很像,给个半饷就安安稳稳,填饱肚子就能击退来犯之敌。

        怕就是怕连个半饷、饱饭都不给,这生产绝对没有任何的积极性可言。

        王崇古给足了匠人们工钱,完全是怕鼎建大工,耽误了陛下的大婚,那就是万死莫辞了。

        所以,让匠人们去抬煤,保证煤炭供应,匠人们是肯做的,毕竟,煤炭供应不足,真的会冻死人,而且冻死好多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王崇古领命后,直接就离开了文华殿,连廷议都没全程参与,专心督办此事了。

        “吕宋总督国姓正茂,送来了奏疏,殷部堂在奏疏中谈到了大明漕运。”张居正摸出了一本奏疏,面色多少有点古怪,殷正茂似乎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已经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还把自己的当做是一个大明臣子,积极参与讨论大明国事。

        比如这次讨论漕运的奏疏,远在吕宋的殷正茂,仍然非常关心大明海漕,而且是海运漕粮的坚定支持者。

        张居正把殷正茂的奏疏传阅了下去,解释道:“殷部堂说这大明朝堂如果不海运漕粮,那吕宋就没得收税了,不能收税的地方,那便不是大明国土了,毕竟从吕宋到大明,就只能海漕,所以他支持海运漕粮,而且户科给事中刘鲁、漕储参政杨一魁、南京兵部尚书刘光济等相继附和,请求坚定海漕之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