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殷正茂看着一个很奇怪的模型询问道。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模型说道:“戚帅发明的法子,看模型不太直观,咱们去兵仗局看看,这是一种全新的铸造法。”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
戚继光擅长打胜仗,他对军械的铸造十分的留心,为了铸造合适能用的炮,戚继光也是和工匠们认真的沟通交流之后,得到了一个法子。
在大明:铸十铳、炮,能得二、三铳可用者,便称高手。
这说的是大明的铸炮铸火铳的良品率,哪怕是能工巧匠,那良品率也只有20%到30%,而且一旦在战场上炸膛,问题会非常严重,防御和进攻都会出现纰漏和差错,很容易被敌人抓到机会。
如何提高良品率,减少炸膛,就成了戚继光思考的事儿,而戚继光一直在观察,进行经验总结,终于找到了大明铸炮法的问题所在。
大明的铸炮法大体分为了两种,第一种是砂模,就是翻砂工在沙子中添加黏土和水,不断的搅拌夯实,最后形成模具,而一台大将军炮的砂模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再加上恐怖的废品率,就让砂模铸炮有时间漫长、无法大量铸造等等缺点,失蜡砂模铸炮法也是如此。
第二种则是铁模铸炮,铁模铸炮有若干种好处,将泥范翻铸铁模,然后用铁模铸炮,就是将模具由砂模改为了铸铁模型,这样一来不用浪费工期,可以大量铸炮,炮模还可以反复使用,以减少制模成本;不必像泥模那样需要等待模具阴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铁模铸炮这么好,为何还要改良工艺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