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宁王内迁,这大宁卫开始败坏,最后北平行都司名存实亡,自从永乐年后,历朝历代都有人上谏恢复大宁卫,一直到崇祯年间,徐光启还在说要恢复大宁卫。

        这其中,尤其是以万历初年、刘应节、谭纶、章潢、陈全之、吴朴、周弘祖等人议复大宁河套,风力最为强劲。

        所以谭纶一直说哪怕不总督军务,也就是看看,看看也是极好的,看看之后,谭纶就要继续再复议大宁卫,恢复那些驿路,实际控制大宁卫,能让朝廷减少太多太多的被动了。

        这和此时的北虏势力有关,西北方向是土默特部的可汗俺答汗,这是右翼诸部,而东北方向则是土蛮部的察罕汗,这是左翼诸部。

        嘉靖三十六年,北虏左右两翼,正式决裂,左翼库登汗不是俺答汗的对手,向东迁徙,移居天寿山脉(大兴安岭),库登汗死后,传位给了土蛮汗,征服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等诸部。

        土蛮汗自称察罕汗,察罕的意思就是白色、太阳,就是长生天之下最纯真的黄金血统、东方的太阳,类似的延伸之意。

        当然大明都叫土蛮汗为土蛮,或者图们。

        万历三年十月,土蛮汗手中有骑兵六万。

        而戚继光从广宁出发只有精兵一万担任主攻方向,陈大成从喜峰口出兵只有两万作为策应,而李成梁前往铁岭,是为了切断海西女真、建州女真支援大宁卫。

        主攻的只有一万精兵,由戚继光率领,天大雪,戚继光在稍微整顿之后,开始进军,前锋李如松率两千人先行开拔,戚继光为本部中军,而副总兵马芳、总督军务梁梦龙为殿后,负责辎重粮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