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太祖高皇帝建天下军屯卫所,本为恢复民生生计,持矛进取的为淮西军,老家军,洪武年间八次北伐,皆为老家军所为。”
“成祖文皇帝建京营,以京营征伐,三次北伐斩获颇丰,北虏望风远遁千里莫敢敌。”
“正统十四年,景泰帝率备倭军、备操军,于城外阻敌,瓦剌人损失惨重。”
“京营军兵遴锐选锋,所务攻伐,持矛征伐之能。”
戚继光不止一次跟小皇帝讲过,边方军屯卫所不可废弃,这是军兵之根源,边方军卒让他们种种地、平日操练一番,能拉弓射箭、能站在城墙关隘上守城已经足够了。
非要他们出塞作战,他们也做不到,没那个能力。
嘉靖二十九年起,大明和瓦剌打了十五六年时间,大明赢都是小赢,输都是千里溃败,这不是敌人有多么的强大,边军吃不饱,他们恨不得把手中的箭,对准平日欺压自己的庶弁将,能守城已经不易了,不能要求太多。
这里面还有监察难,京营在皇帝身边,众目睽睽,边军监察困难重重。
京营的矛都不锋利,地方为什么要怕朝廷呢?
朱翊钧颇为感叹的说道:“器材,一材一艺者,必因人而器使之,不可过于求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