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镝家的发迹是从承公开始的,前面顶多就是个衣暖食饱的农家。承公少年时独自寄住在一个尼姑庵,尼姑庵里的住持是承公的大姑。承公在庵子里发奋苦读,最后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最后才有了陈镝家的显贵起点。尽管一代代人丁不旺,但代代耕读传家,直到满清入关。
好。今天本公子带路,去拜访我家发迹功勋苦读之地,映江尼姑庵。
既然是游玩,就得有从容之态。陈镝控制着马行速度,沿着时而亮敞,时而荒草丛生的山路向着映江尼姑庵进发。
越往前走,娟姑姑的疑惑越深,直到陈镝不用问一下路,直接到达映江尼姑庵,娟姑姑的疑惑达到了最高点,再也忍不住,就问,公子,你莫非曾经来过?
陈镝说遥想当年承公一粥一蛋划成三块做三餐,一个人在映江庵苦读,最后功成名就,开创我家名门的故事,这是我陈家一脉耳熟能详的故事,我又怎能不知道呢。
娟姑姑一脸更深的疑惑,说,公子,你定非凡人。
映江庵仅有两个老尼姑,陈镝一行人到来,她们不悲不喜,真有修成之仪。陈镝让娟姑姑点燃带来香与纸,然后齐刷刷拜倒在观音像下。
礼毕,陈镝让淼儿给老尼姑一百两银子灯油费。然后带她们去前坪石桌围坐,俯看江水奔流,感受轻风拂面。给三位娘子讲授我们家的一代先祖,曾在此石桌之上,两耳不闻江涛声,一心只为功名来的求学美谈。
老尼姑在上茶的时候弱弱地说,敢问公子可是承公后人?晚餐能否在贫庵一尝斋饭?
娟姑姑告诉老尼,这是我家公子,当朝驸马,乃承公十四代孙。当然是按云公给陈镝的定辈算,否则估计会小到能吓倒老尼之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