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一个坏冰箱卖的比好冰箱贵的年代。
80年代的人一言不合不光抢盐,还抢脸盆,洋钉的年代。
如今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我国改开初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制度,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过渡模式。
那段时期,同一种商品在计划指标内有固定价格,在计划指标外又有另外一种依照市场供需机制自由调节的价格。
由于当时全国各地的生产物资处于短缺状态,“计划外”的价格一般高于“计划内”价格。
制定这种双轨制的初衷,上面是希望通过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使整个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初心是好的。
效果也不错,进入80年代经济逐渐开始复苏,物品价格长期采用两套定价系统。
但这里面就会产生坏人,某些人或其亲属,经常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低价的重要物资,从而倒卖到市场上赚取价差,为自己谋取利益。
某些人掌管着物资,时不时的可以批张条子,把本应按计划分配的平价建材批给某些有关系的人。
这批物资从物资机关平价买出之后,随即会被转到市场上高价出售,有人就能从其中赚到不少利润。
这些有背景的倒买倒卖的投机者,后来被称为“官倒”。
“吴明帆”自从认识好大哥之后,就已经从一个票贩子华丽丽转变成“官倒”,几年时间鸟枪换炮自行车都变成四个轮子的大吉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