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邑君问道:“那现在怎么进步了?”
阁逻凤道:“当年父王便说,李唐人心未失,各国以利争天下,失了大义,汉人必然激烈抵抗,中原难以骤得,就算得了去,也是千里焦土又有何用?不如与唐修好,得互市之利。”
要不是江朔在西海见过皮罗阁,差点就信了阁逻凤这番话,但此人看来真的是想与唐修好,不惜歪曲其父言论。只是江朔没有想到,当年阁逻凤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尖锐刻薄之人,如今却内敛沉郁,叫人莫测高深。
只听阁逻凤继续说道:“如今安禄山又欲起事,却知托之以‘为国除奸’,岂不是大大的进步了吗?”
众邑君皆哑口无言,尹子奇却抚掌大笑道:“元君通透!然世上阴谋易解,阳谋难破。当年李林甫虽奸不愚,杨国忠却是个利令智昏的小人,行事疯狂颠倒,可见李唐气数已尽,我等起事正当其时。”
阁逻凤问道:“诸位邑君,你们也是这样想的么?”
石厅中再次陷入沉默之中,一邑君大着胆子道:“南诏烟瘴之地,而剑南道却富庶繁华,我们所求不多,得一剑南道即可,剑南道与中原有重山阻隔,只要守住关塞,任谁做皇帝,爨人都能安居一隅。”
另一人跟着道:“不错,唐人能连年进犯我大蒙国,全因占据巴蜀地利,只要占领了剑南道,唐军便再也不能威胁我国的腹地了。”
江朔心中大大不以为然,如果占据别国领土就能让本国安全,好比说占了邻居的屋子就能保家宅平安一样,事实无稽之谈,自古穷兵黩武只能是取乱之道,却被此人矫饰成自身平安之必须,实在好笑。
阁逻凤朗声道:“各位邑君都是如此想的么?”
厅内窸窸窣窣,看来众邑君还在犹豫,一人道:“杨国忠此番遣李宓率军进攻可谓倾尽全力,此一战蜀地精锐尽失,正是我们夺取剑南道的绝好机会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