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先将酱汁涂抹在肉串上,再拿起薄饼,放入葱与肉串,紧紧裹住一推,将籖子退出,只留肉、葱在饼中,然后将面饼整个塞入口中大嚼起来,汁水立刻从他的嘴角流了下来。
江朔依样画葫芦,也这样卷了一张饼来吃,果然是从未尝过的美味!
这时第二个矮个弟子道:“某次献‘无心炙’。”
江朔不知道无心炙是什么,之间那人手持一个大棒,原来是一个裹满了肉臛,矮子也是在炉上不断转动这“肉棒”,但他不会炎阳掌,炭火远不如高个,因此虽然和高个同时开始炙烤,烤熟却比高个晚了许多,那肉棒已露金黄之色,油脂不断渗出,滴滴答答淌下来。
矮子拿出一把小刀,一旋,便是一片,片刻旋下无数铜钱大小的肉片,装在盘中奉上,江朔吃来没有任何酱料味道,但觉味道甘美,还隐隐有一股竹子的清香,禁不住问道:“这是什么肉?”
矮子道:“此乃彘肉臛,以竹炭炙成。”
众人皆心中奇怪,需知唐人等闲吃不到牛肉,鹿肉不可多得,因此最喜食羊肉,而这彘是野猪土豚,最是腥臭,人多不爱食,但此“无心炙”丝毫没有腥膻之味。
矮子解释道:“传说有山中老姥做彘臛,不加调味,五味不具,炙之却鲜美异常有逾五鼎,因其‘初不加意,无心得知’故称‘无心炙’,其实此炙所用调味料不下十数种,只是巧妙地相佐相配,每一种调料的用量不能差一丝一毫,加上清新除味的竹炭,才能恰好抵消了猪肉的腥膻味道,而不留调味的痕迹,看似无心实则有心。”
江朔心中恍然大悟,此人练的小擒拿手的功夫,自然手上极有忖量,抓调料时才能做到纤毫不差。
第三个胖子笑呵呵地道:“轮到某了,某所献乃‘跳丸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