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姑却「哼」了一声道:「当时边民多受赵文翙所苦,但契丹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奚人、靺鞨人也是慑于契丹威胁而臣服李尽忠,一旦大唐平叛大军到来,奚人、靺鞨人便摆脱契丹重新向大唐效忠。」

        其实当时是武皇临朝称制,不应称大唐,但世人习惯了大唐的称呼,鲜有称周朝的。

        云姑续道:「但叛乱平息后武皇却迁怒投靠契丹人的北地各族,下令清算各族,被逼无奈的乞乞仲象只得率部取道天门岭东渡辽水,逃还故乡。」

        江朔道:「原来如此……」

        云姑道:「神功元年六月,武皇假意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谎称赦免其罪,但不久就反目食言,令契丹降将李楷固率军进击靺鞨部旧地,靺鞨人多遭屠害。乞乞仲象恰在此时去世,其子祚荣继任为部落领袖,面对紧追不舍的李楷固,祚荣决定在其必经之路天门岭设伏,唐军果然中计,全军覆没,主将李楷固仅以身免。」

        李珠儿道:「此后契丹归附于后突厥,契丹、突厥联军挡在了唐军东进必经之路上,这一挡就是四十多年,唐廷只能和契丹交战,却不能再行进讨靺鞨,祚荣得以从容渡过辽水,兼并靺鞨各部,收容高句丽遗民,在东牟山筑城定都,是为渤海国,其主祚荣也改姓「大」,称为「大祚荣」,此后渤海王族皆以「大」为姓。」

        江朔道:「幸好靺鞨人在天门岭设伏歼灭了追兵,否则也无法从容建国了。」

        云姑道:「不错,不过世人只知大祚荣为一代雄主,在天门岭设伏全歼了追兵,却不知李楷固也是世之名将,其实早就知道大祚荣在天门岭设伏,之所以敢孤军深入其实也是将计就计,李楷固主攻天门岭之时,另派了一支精锐的千人队翻越山岭去断靺鞨人的后路,如果此军得手,当日的全军覆没的可就是大祚荣了。」

        江朔问道:「那这支军队是为何人所败?」

        云姑道:「世人只知乞乞仲象之子是后来做了渤海王的大祚荣,其实乞乞仲象还有个儿子,便是次子「大野勃」,打败偷袭后路的千人队的,便是这位大野勃王子。」

        江朔道:「这位大野勃王子想来也是熟谙兵法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