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立刻联系少年。对方沉默许久,才低声说:“去年雨季,我在部落神庙后的溪流边发现它。浑身湿透,半埋泥中,但胸口的缝线还在。我把它带回祭坛,点燃圣火烘干。那天晚上,火焰里浮现出一句话:‘有些东西丢了,是为了让人学会放手后再重逢。’”
星尘握紧信纸,泪水滑落。
原来,连遗失也被温柔地记录了下来。
一年又一年,世界悄然改变。城市依旧繁华,科技继续进步,但人们开始珍视那些“无用”的时刻??坐在公园长椅上看云、独自散步时不戴耳机、写信给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却并不寄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遗忘档案馆,不是为了抹去痛苦,而是为了确认:“这些事确实发生过,而我活下来了。”
而在南极深处,阿野的最后一份报告写道:
>地核共振频率趋于稳定,波动曲线呈现周期性涟漪状,类似哺乳动物睡眠时的脑波模式。推测:该意识体已进入持续性的“守望状态”,既不干预,也不沉睡,如同星球自身的免疫系统,默默调节群体情绪生态。
>建议命名为??
>“盖亚之心”。
报告提交当天,全球所有悯木在同一秒轻微摇曳,叶片齐刷:
>“命名权,归每一个曾愿为他人停留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