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越是离家近,越是有种近乡情怯的沉默,一路说个不停的六姐,看着车窗倒飞的街道,开始越发的熟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不再说话了。

        小时候在村里长大,十岁的时候被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带到了县城读书。

        那个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跟在父亲身边,母亲与众姐姐,还有弟弟都在村里。

        一直等到父亲退休,用一生的积蓄在县城城乡交合处购置了一间老房子,这才将家人全部接了过来。

        村里的房,县郊的房,都是一样的。

        石头地基,半腰青砖,然后就是土砖加垒,木梁长条,加盖黑瓦,典型的乡下老房,只不过地址有了变化,从村里来到了城郊。

        相对起来,村里住得更舒服一些。

        因为城郊这些当地村民,很是排外,几年后,随着城郊迎来发展,这种迹象更是加剧,生怕他们这些外来人,多占一寸地基,左右邻舍相处多年,没有朋友之情,只有冤家对骂之事。

        再加上老爸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在哪里,都受欺负。

        当然,穷人受欺负,也因为当时家里太穷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