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推动清凉寺在现有禅田基础上,规划设立一个‘农禅文化体验区’!”

        “这个体验区,绝不是让游客走马观花拍拍照就完事了。”江昭宁强调着,语气不容置疑,“我们要让游客穿上粗布衣,挽起裤腿,实实在在地下到田里,体会一下烈日下挥汗如雨的艰辛,感受泥土在指尖的芬芳,体验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过程!”

        “让他们懂得‘盘中餐’的真正分量,理解‘粒粒皆辛苦’背后蕴含的不仅是农夫的辛劳,更是禅者修行的专注与坚韧。”

        “更重要的是,”林方政接过话头,他的嘴角扬起一丝自信的笑意,“当他们付出了真实的劳动,哪怕只是象征性地参与了一小块地的除草、浇水,那么,在收获的季节,他们就有十足的底气,心安理得地分享寺庙赠予的、由他们亲手参与劳作的成果!”

        “一捧新米,几颗蔬菜,或者一罐禅茶。”

        “这份‘赠予’,不再是单纯的布施,而是对他们参与劳动的尊重,是对‘自食其力’精神的礼赞!”

        “这会让他们对清凉寺、对农禅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种体验带来的心灵触动,是任何导游词都无法比拟的!”

        他将目光投向江昭宁,那目光中充满了对这份计划的信心和期待:“江书记,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盘活清凉寺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文化是根,体验是魂,经济是果。”

        “三者融合,才能枝繁叶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