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综合其他 > 回头无岸 >
        蓝溪从梦中惊醒,心跳如鼓,眼角湿润。她打开台灯,双手颤抖地捧起水杯喝了一口。梦中的情绪如此真实,如此强烈,那是属于另一个人的情感,另一个时空的蓝溪。

        她走到浴室,看着镜中的自己,轻声问道:“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镜中的女人眼神迷茫,无法回答。

        第二天的工作中,蓝溪格外留意自己的反应。她发现当客户闲聊说起北方城市的生活时,她的心跳会莫名加速。雨中那种潮湿泥土的气息,会让她产生一阵莫名的乡愁,混合着不安与渴望。

        休息时,她尝试在手机上搜索“记忆恢复”的相关信息。一篇文章提到“情境触发记忆”——特定场景、声音、气味可能成为唤醒记忆的钥匙。另一篇文章讨论“肌肉记忆”如何比意识记忆更持久,身体有时比大脑记得更牢。

        蓝溪想起自己精湛的按摩技法,那些客户惊叹的“天生手感”。也许这不是天赋,而是遗忘的技艺?她的手指记得她的过去,即使她的头脑已经不记得。

        这个认知让她既兴奋又恐惧。

        一周后,蓝溪为一位退休的心理学教授李女士做护理。在轻柔的音乐中,她犹豫地提到了自己的情况,隐去了具体细节,只说似乎有一些记忆碎片在试图浮现。

        李教授沉思片刻,说:“记忆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只能看到水面上的小部分,而大部分藏在水下。但冰山是一个整体,水下的部分总会以某种方式影响水面的形态。”

        她建议蓝溪不要强行回忆,而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记忆闪现”——那些突然出现的画面、感觉或身体反应,它们可能是通往过去的线索。

        “我们的身体记得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李教授说,“某种气味带来的安心感,一个场景引起的心跳加速,甚至手指无意识做出的动作,都可能是记忆的碎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