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南京城东门,正竖着八口大锅,里面煮着浓稠浓稠的米粥,其浓稠程度,不仅是插筷不倒,而且大口大口喝容易噎着。

        粥棚上挂着应天府的招牌。

        而在八口大锅前,排队站着甚多流民。

        不远处,应天府知府郑嘉坐在椅子上正拿着一把蒲扇扇风。

        他拿到一万两赈灾银后,知晓上面是让他做面子活儿。

        当即,他先拿出四千两塞进自己腰包里,美其名曰:应天府筹备银,以备不时之需。

        之后,他又拿出四千两让下面人分发给了城内的一些专写小报内容的文人士子,让他们写文写诗歌颂应天府救灾的成果。

        这些“文字”才是实打实的考绩。

        用不了两日,秦淮河妓馆中讨论的可能就是应天府粥厚,救灾成效远高于苏州府与松江府。

        至于底层百姓的口碑,他完全不在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