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缓了缓,微微叹了一口气。

        如果他不知未来洪涝之大以及明祖陵的结局,也会认同殷正茂的想法。

        但他知明祖陵将会泡在水中三百年,知泗州因洪涝灾害使得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就不得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觉得殷阁老之言,非长久之法,泗州有洪涝隐患,我们便应提前解决隐患,我建议:迁祖陵,迁泗州之民,留泗州故址为蓄洪区。”

        “啊?”

        此话一出,张居正四人都甚是意外。

        他们想到最坏的打算可能是调整治河之策,甚至更换河漕总督,但从未想过要迁祖陵,迁泗州之民。

        这两件都是极为麻烦之事。

        首先,迁泗州之民。

        泗州下辖盱眙、天长两个属县,若将百姓全迁,那将是迁徙近十万人的工程量。

        明初,朝廷为保障田地与人口均衡,也曾有过移民之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