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京师内一些担任过河道官、漕运官的官员都兴奋起来。
朝廷给钱,给权,给特例擢升的机会,谁有能耐,谁就能在仕途之上更进一步。
……
两日后,朝廷再次发布御旨。
命工部牵头,河患主要发生地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地方官协同,筛选懂治河者,然后于两个月后,在京师召开一次安澜大会。
参与者为——
地方河道官、漕运官,精通水文、地貌、擅于绘制河道图的官员胥吏,以及常年活跃在河漕之上,有技术或发明的河工、漕工。包括擅于制造专用于河漕之上器械的铁匠、木匠,擅于清淤的浚工、民夫、河兵等。
朝廷会派遣厂卫秘密监察,有遗漏合乎标准参与者的地方,对地方主官重惩。
简言之:于治河有利,擅别人不擅者,必须参与。
这些人将由地方选拔。
入京之前,所有吃喝用度皆由地方衙门负责,入京之后,则有工部全权负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