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之后,国子监纳粟之例大开,广招例监生,导致其变成了卖官鬻爵的铜臭之地。
真正有心科举、品学兼优的读书人,要么被地方主官看中,重点培养,要么便自寻名师苦读,专心科举。
翰林院近些年的修撰、编修、检讨,鲜有国子监生。
若国子监真的好,依照沈念他爹的财力早就将沈念送进去了。
说白了!
当下的国子监,培养的皆是地方底层县官。
大明选官。
主要在三种出身中挑选。
一为进士;二为举人;三为岁贡生(此处指代监生)。
嘉靖时期。
曾有御史官云:“进士率不三五年而迁,举人稍迟,岁贡则倍蓰(原数的五倍)矣,进士有部贰之望,举人则如台署者百之一,岁贡则益单卑,无华阶,及府佐而止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