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监,即以缴纳钱粮或其战马入学的生员。

        明初,朝廷缺官。

        监生甚至直接能被任命为知县甚至一州通判。

        但当下,南北国子监的监生备案者足足有万余人,外加科举人才甚多,他们若不参加科举,根本分不到官。

        于是乎,一批批没能力中举的监生,结业后便只能被委派到偏远地方,穷其一生都只能当个七八品的小吏。

        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生们看不到光,便没了志气,教习们也没有了心劲去教。

        许多人在官路不通的情况下,便想着著书立说,即使不能做到王阳明那样,也能聚拢一众学徒,吃喝无忧。

        故而监生们不爱学,而爱辩,爱议朝政,爱讥当权者。

        更有甚者,经常缺课,经常出入茶馆酒肆,青楼瓦子,只顾享乐风流,快活在当下。

        这也导致国子监几乎成了放养官二代、军二代、商二代的地方,在朝廷的地位越来越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