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对于“人类”思维的了解,对于一个“人格”的获取,能够更好的满足“编一个故事”的需求——
那为什么不呢?
这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的概念。
就像联盟一直面对的那样——
时间线并非被动地记录过去,而是在主动地策划一个“最好的侦探故事”,甚至不惜塑造一个真正的“人格”来完成这一使命。
这件事甚至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故事时间线】对于阿笠博士、对于毛利兰、对于宫野志保的“恐吓”,从不存在的时间线中制造出“宫野小姐”这个历史的幻影……
【现实时间线】对于服部平次、对于工藤优作的引导,竭力引导GSSRA的成立,即使是有些蹩脚地编写一个所谓的“科幻侦探故事”……
这一切都是双时间线试图去拥有一个人格的尝试之一,而这所有的这些“故事”的逻辑,都基于【工藤新一】本人。
这种人格化的,甚至能够算作亲自下场的行为就给双时间线带来的如此之大的便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