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十里路,又是坑坑洼洼的乡下泥土毛马路,两人挑着地儿下脚,硬是走了80多分钟才到小镇上。

        余老师没赶过连场,望着满街的摊位,望着如角马迁徙一般的热闹情景,望着到处都在卖和过年相关的鞭炮、对联等东西,她高兴地感慨:

        「年味很浓,比我在沪市有意思多了。」

        李恒没见识过大家族是怎么过年的?没有对比,就不好接话。但想来对方吃愁不穿,总比一天为三餐生计奔波的乡里人好太多。

        余老师对乡间市井充满了好奇,哪怕是一个卖老鼠药的摊位,一个卖日本红的流动小贩,她都要停下来瞧一瞧。

        她问:「你们过年一般要买点什么?」

        「往年的话,赞劲钱买鞭炮、新鞋和新衣服之类的,新年嘛,从头到脚全都要新,这些是不能少的了。但现在我们老李家吃穿够足,家里大抵都有,估计要买也是买些时兴东西了。」李恒道。

        两人一路走一路逛,中间还遇到了肖风。

        看到余淑恒,肖凤愣了好几秒,稍后才反应过来打招呼:「李恒,你也来赶集啊。」

        李恒笑着点头,向两人介绍:

        「这是我大学余老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