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的起点
七月的城像一口密不透风的铁炉,柏油路面被晒得发软,脚踩上去能感觉到细微的黏滞,空气里浮动着汽车尾气与尘土混合的燥热。林舟骑着共享单车穿行在车流里,衬衫后背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的印子,顺着脊椎往下淌的汗滴钻进裤腰,痒得他忍不住缩了缩肩。车筐里的帆布包鼓鼓囊囊,装着他熬夜改了三版的传感器设计图纸,边角被汗水洇得有些发皱。
他要找的那家传感器小厂藏在电子城最深处的巷子里,推开生锈的铁门时,一股浓烈的焊锡味混着机油味扑面而来,呛得他下意识屏住呼吸。车间里几台老旧的机器嗡嗡作响,焊枪的蓝色火苗在昏暗里明灭,三个穿着油污工装的工人正埋头焊接着电路板。
“有人吗?”林舟的声音被机器声吞掉大半。
“喊啥喊!”一个粗哑的嗓音从工作台后传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直起身,额头上挂着汗珠,手里还捏着焊锡丝,“买传感器还是修机器?”
这就是王老板。他个子不高,肩膀很宽,左手虎口处有道深褐色的疤痕——后来林舟才知道,那是年轻时焊枪炸伤留下的。王老板接过设计图纸时,指尖的老茧蹭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嗤笑一声:“小林,你这图纸倒是画得漂亮,但低功耗传感器,精度要到0.1℃,还要求成本压到三十块以内?痴人说梦。”
林舟早有准备,他拉过旁边的木凳坐下,指着图纸上的电路模块:“王哥,你看这里,我把传统的双芯片方案改成单芯片集成,虽然调试难度增加,但能省掉近五块钱的成本。还有这个供电模块,用钛酸锂电池替代普通锂电池,续航能翻倍,采购价反而便宜两毛。”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U盘,“这里面是我做的仿真测试数据,连续待机七十二小时,功耗稳定在5mA以下。”
王老板接过U盘插在电脑上,眉头随着鼠标滑动渐渐皱起,又慢慢松开。车间里的机器声似乎小了些,焊枪的火苗偶尔照亮他脸上的犹豫。“我之前接过一个类似的单子,客户也说能优化,结果试产了五百个,合格率还不到三成。”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你这小子看着年轻,倒是不像空架子。”
林舟的心提了起来,他往前凑了凑,语气诚恳:“王哥,我知道量少不赚钱,但你要是愿意试,这批样品的模具费我先付一半,要是合格率能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后续至少订五千个。”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创业做智能家居,以后传感器是刚需,咱们可以长期合作。”
王老板盯着他看了足足半分钟,突然拍了下桌子:“行!我赌一把!”他扯过一张便签纸,写下交货时间和定金金额,“后天你来拿样品,要是不合格,定金不退。”
林舟松了口气,起身时才发现腿已经麻了,他扶着桌子揉了揉膝盖,笑着说:“谢谢王哥!我肯定准时来。”
走出电子城时,夕阳已经西斜,把天边染成一片橘红。林舟买了瓶冰镇矿泉水,拧开瓶盖时水流顺着指缝往下淌,他仰头灌了一大口,冰凉的液体冲过灼烧般的喉咙,舒服得他眯起了眼睛。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苏晴发来的微信,附带一张照片——砂锅里炖着冬瓜排骨汤,汤色清亮,旁边放着一小碟切好的葱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