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才回到冰面,拿起那把沉重的冰钻。他先在自己脚下靠近河岸的位置开凿了第一个冰洞。

        随后站起身,目测着对岸的距离,走过大约十四米。为了确保两个洞口能够精确相对,使用了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测量法。

        他自己拆解的那卷尼龙绳,将斧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用尽全力深深地凿入第一个冰洞旁的坚冰中,斧柄牢牢地立在冰面上,形成了一个绝佳的临时锚点。

        然后,将那卷尼龙绳的一端,用一个稳固的活结系在了斧柄的根部。

        他拿着整卷绳子,开始朝着对岸走去,脚下的尼龙绳随着他的移动不断地被释放出来。

        大约走出十四米,停下脚步,转过身,开始用力向后拉动绳索。

        松弛的绳子瞬间被绷紧,在冰面上拉出了一条笔直的,几乎没有任何弧度的蓝色直线。

        但他并没有立刻开始钻孔,而是保持着绳索的紧绷,像钟摆的轴心一样,以自己为圆心,左右小幅度地移动了几步。

        他一边移动,一边回头审视着这条蓝色的直线与河岸的夹角,直到它与水流的方向呈现出完美的九十度垂直,他找到了那个最理想,效率最高的拦截位置。

        确认无误后,将冰钻提到自己选定的最终位置,将钻头中心的引导尖端对准脚下的冰面,然后将身体的重量压了上去。

        引导尖端立刻“咬”住了坚冰,稳稳地固定住了钻头,绝无滑动的可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