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稍,是冰钓竿最顶端、最敏感的部分,它的核心作用是将水下最微弱的鱼讯,转化为清晰可见的视觉信号。

        他从收获的雷鸟翅膀和尾部仔细检视,拔下了一根最乌黑完整的尾羽。

        “冰钓时,鱼的咬钩动作通常非常轻微,手感几乎无法察觉,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视觉指示器。”

        “在白色的冰雪背景下,这根黑色的羽毛极为醒目,任何轻微的晃动都能被轻易捕捉到,这可以大大减轻长时间盯竿带来的视觉疲劳。”

        “同时,它自身的弹性又能让它在信号消失后迅速恢复原位,而不会产生多余的晃动。”

        “这是一个简单的杠杆原理,作用在竿尖的一个微小震动,会通过羽毛的长度被放大,最终在羽毛的末端产生一个肉眼可见的位移。”

        讲解完毕,他继续开始了精细的制作。

        他没有直接捆绑,因为那样不稳定,他需要创造一个更稳固的连接结构。

        他先是用猎刀锋利的刀尖,将羽轴最粗的根部,沿着中心线,小心地剖开了一道长约一厘米的浅缝。

        这个动作需要极高的控制力,稍有不慎就会将羽轴彻底剖成两半。

        做完这个步骤后,这个剖开的羽轴根部,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张开的,类似夹子一样的结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