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鸣这次回来,带来了他的新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
该片根据叶为林去年发表在《芙蓉》杂志上的同名改编。
也是刚发表就火了,然后被吴天鸣相中,老吴也找原作者当了编剧,然后将其改拍成了电影。
是不是很熟悉的配方?
这不就是韩弎坪和陈浮生第一次合作《斗牛》的模式吗?
所以吴天鸣这是把‘公式’直接抄了去?
其实不尽然,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影坛,这种模式并非孤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创作路径。
因为这时期,作家与编剧的身份界限,远不如后来那样泾渭分明。许多导演在改编在世作家的时,都倾向于邀请原作者亲自参与剧本创作,仿佛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著的精神内核。
除了这部《没有航标的河流》,诸如《黑炮事件》、《异想天开》、《红高粱》、《顽主》等日后成为经典的影片,皆是循此道而行之。这既是信任,也是对文学性在电影中地位的一种认可。
“陈导有时间吗?我想请你看部电影。”
吴天鸣和陈浮生见面后刚寒暄了两句,就发出了这个邀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