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的后期剪辑工作因为都是实拍,且不需要做什么特效,因此剪片的效率,其实比后世还要高一些。
以《斗牛》为例,当初就只花了一个月不到就做完了后期。
眼下《调音师》虽然复杂了亿点,复杂在它属于非线性叙事,悬疑氛围的留白和暗示、大量细节伏笔的埋和收、以及文艺和商业气息的平衡以及融合……但是,因为陈浮生有原著作为参照物,所以剪片的效率还是很快的。
陈浮生才工作了一周,进度条就已经拉到了四分之一。
照这样的速度,三月中旬到下旬,他们就能给《调音师》做完后期了。
这天,陈浮生如往常一样走进剪辑师,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
倒是没想到,他刚来不久,一个工作人员就敲门走了进来。
冲着陈浮生招呼道:
“浮生同志,外面有个自称是《收获》杂志的李编辑找您。”
“《收获》杂志的编辑找我做什么?”
陈浮生用疑惑的语气重复了一遍对方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