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陈墨白就将几张精心挑选的、不同角度和光线的标记微距照片发了过去。
接下来的半天,风平浪静。李经理没有再打电话来。
这种沉默,反而更让人心焦。仿佛能感觉到对方正在暗处,拿着放大镜,一丝不苟地审视着那些照片,调动所有资源和经验,分析、比对、推理。
直到傍晚时分,陈墨白的手机才再次响起。还是那个津门号码。
“白先生,照片收到了。”李经理的声音听起来和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依旧平淡冷静,“标记确实……很特别。”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我们初步判断,这件青铜觯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公司原则上同意进一步接触。不知白先生和物主近期是否方便来津门一趟?所有差旅费用由我们承担。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安静的地方,当面看实物,再深入谈谈。”
邀请去津门!对方的主场!
这既是进一步确认的表示,也可能是一个更大的试探,甚至可能是……鸿门宴!
陈墨白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但嘴上却没有丝毫犹豫,反而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去津门啊……李经理,不瞒您说,物主老人家年事已高,出行不便。而且他性格谨慎,恐怕不太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您看这样行不行,如果贵公司确实诚意十足,能否麻烦您这边派一位代表,再来北京一趟?我们可以安排一个绝对安全私密的地方,让老人家也安心些。”
他巧妙地把皮球踢了回去,既拒绝了前往对方地盘的风险,又表达了愿意继续接触的“诚意”,还把理由推到了“年事已高”、“性格谨慎”的物主身上,合情合理。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显然,陈墨白的这个反应,可能也在对方的预案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